热线咨询 : 

0576-82610101

产品中心

PRODUCT CENTER
电机冲片检测方案
来源: | 作者:佚名 | 发布时间: 2025-04-16 | 27 次浏览 | 分享到:

一、检测项目与标准

尺寸精度检测检测内容:冲片外径、内径、槽形尺寸、齿宽、槽深、同心度、平面度等。

标准依据:GB/T 10069.1-2006《旋转电机噪声测定方法及限值》、企业设计图纸公差要求。

关键指标:槽形尺寸偏差≤±0.05mm(影响绕组嵌线);同心度≤0.03mm(避免装配偏心)。

外观缺陷检测缺陷类型:毛刺、裂纹、变形、锈蚀、油污、涂层脱落。

检测方法:目视检查(放大镜)、工业内窥镜(微小缺陷)、表面粗糙度仪(Ra≤1.6μm)。

典型案例:毛刺超标(Ra>3.2μm)会导致绕组绝缘损伤,引发短路。

材料性能检测磁性能:铁损(P15/50≤3.0W/kg)、磁导率(μ≥1000μ)。

机械性能:抗拉强度(≥400MPa)、硬度(HRB 80-95)。

检测方法:硅钢片取样测试(EPSTEIN方圈法测铁损)。

涂层质量检测检测内容:涂层厚度(磷化膜≥3μm)、附着力(划格法≥4B级)、耐腐蚀性(盐雾试验≥48h)。

影响:涂层不良会导致冲片间短路或绝缘失效。


二、检测方法与技术

光学检测技术:CCD视觉系统+AI算法(如Halcon、OpenCV)。

优势:非接触式检测,速度可达10片/秒,缺陷识别率≥99%。

应用:毛刺、裂纹、涂层脱落检测。

三坐标测量仪(CMM)精度:±0.005mm,适用于复杂槽形和关键尺寸。

效率:单件检测时间约2分钟,适合抽检或首件验证。

涡流探伤原理:检测表面及近表面裂纹(深度≤1mm)。

设备:多频涡流探伤仪(如FOERSTER)。

自动化在线检测配置:冲床+视觉检测模块+机械手分拣。

流程:冲裁→视觉检测→NG品剔除→数据上传MES系统。


三、检测流程设计

来料检验核对硅钢片牌号、厚度公差(如50W470,厚度±0.02mm)。

抽检磁性能(每批次≥5片)。

冲压过程监控首件全检:尺寸、毛刺、涂层。

过程抽检:每2小时抽检10片,记录CPK值(≥1.33)。

成品终检100%外观检查+尺寸抽检(每批次≥20片)。

关键项目全检:如定子冲片内径(影响装配间隙)。


四、质量控制关键点

毛刺控制模具刃口定期修磨(寿命≤50万次)。

冲裁间隙控制:硅钢片厚度×(6%~8%)。

防锈处理冲片存放环境:湿度≤60%,温度20±5℃。

磷化处理后48小时内完成嵌线。

数据追溯建立MES系统,记录每片冲片的检测数据(尺寸、缺陷类型、时间戳)。

质量问题可追溯至具体模具、操作工、原材料批次。


五、成本与效率优化

设备选型:平衡精度与成本(如三坐标仪用于首检,视觉系统用于量产)。

自动化率:目标≥80%,减少人工目检误差。

检测频率:关键尺寸全检,非关键尺寸按GB/T 2828.1抽样(AQL=0.65)。



新闻资讯
0576-82610101